ㄧ打四環島旅行第32天:Fun養教育淺談
家人、朋友相繼回台灣,今天就剩下我和孩子待在蘭嶼,雖有摩托車,為了安全選擇不外出,直接待在東清灣發懶過足放懶旅行。
孩子早上開心的又衝向東清灣跳水、玩水,今天最大進步獎是亮亮,脫下救生衣直接跳港,而服務獎則要頒發給竣竣、娃娃,因為當亮亮跳港時,兩個人都已經在水裡守候,一旦亮跳下來趕緊去協助,娃娃還教會他仰漂、竣竣教他水母漂,四個人在正中午時分獨享東清灣,玩到背部曬傷才願意起來~
下午帶他們去沙灘踩水、打水漂、找寄居蟹,我躺在礫石沙灘上隨著音樂哼著,海浪拍打的聲音、抬頭看屬於蘭嶼的天空,內心富足。
想到民宿的小幫手哥哥們跟我聊四個孩子,他們覺得這些孩子好不一樣,很穩定、很懂事、也很會玩,讓他們顛覆對孩子們的印象。
我的姪子這次也跟著來玩,有次晚餐,有個人問品叡:「你媽媽兇嗎?」品叡天真的回答:「不會~婷婷老師比較兇⋯」他媽媽問:「那你以後還要跟婷婷老師出來玩嗎?」品叡肯定的說:「要~」
典型‘’怕又愛當玩伴‘’。
‘’Fun養教育‘’非放生寄養,並非把孩子放在一個環境下就讓他在沒有規則、紀律下任性吵鬧做自己,而是要在一個有規範下,有條件的限制自由,從中學習與人相處並適應新環境、尊重當地民情與文化。
這幾天我們都在民宿烹煮三餐,跟民宿主人共用客廳吃飯,會要求孩子:坐有坐像,不能把腳放在椅子上、不大聲喧嘩吵鬧、學習向準備餐點的鄭老師、媽媽們、小幫手哥哥們、店家等等說謝謝,還有很多細節都會適時提醒孩子們,讓他們在旅行中學習正確的觀念與價值觀。
有條件的限制自由並非硬邦邦的規定,而是就環境來做更完善的規劃。例如我會在安全情況下帶他們去浮潛、跳水、游泳,限制他們不能離開大人視線,這當中很重要的關鍵之一在於‘’裝備‘’,一旦裝備如:救生衣、面鏡、呼吸管、防曬用品、毛巾、點心等全都備齊,亮亮自然就能玩的盡興可以浮在水面上低頭浮潛、三個大孩子戴上面鏡+呼吸管,就能游的遠游的久,起來可以用毛巾擦乾身體,吃著點心補充體力,大人陪伴起來相對輕鬆不少。
8天7夜的蘭嶼行收穫滿滿,就親子來說,仍是親密盟友的關係;就孩子來說~蘭嶼的大海是他們最愛的活動,對我來說~能陪著孩子用力玩童年是最幸福的事。